2~3歲寶寶成長與學習
★第一少年期
2~3歲---第一少年期 我們所知道的少年期,是兒童過渡到成人的階段,也是我們知道的「反叛期」。而2~3歲第一少年期,是嬰兒要過渡到兒童的必經階段,而他們最常講的話就是----「不要!不要!」。雖然孩子的不要與反抗,會讓父母的日子不好過,可是這是人的必經過程,父母應該幫孩子渡過這第一少年期。
第一少年期是孩子認識「自我」與建立「自我」的重要階段,而叛逆與反抗正是孩子的正常手段,孩子須要父母的重視去肯定他的存在,可是孩子也不要父母干涉他的「選擇」,因為這剛好會否定他的存在。
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複雜?其實,只要把握住要點,也不難瞭解孩子的矛盾行為。
★2~3歲行為特徵
1.喜歡為反對而反對。
2.要求獨立行動。
3.充滿自信。
4.膽子愈來愈大,不知道外在的潛藏危險。
5.開始有自我意識,分得清自己和別人。
6.喜歡說話表達自己。
7.能辨別大小、形狀、顏色、長短…等
8.很有想像力,喜歡角色扮演。
9.孩子會很喜歡叫出每個東西的名字,知道每個東西的名稱,讓他有可以控制環境的權力感。
10.喜歡固定的做事方式,正是培養孩子固定上床睡覺的時機。
★與 2~3歲孩子相處
1.為孩子的行為立下一個「合理」的限制: 想一下,在這個年紀非對他說不可以是什麼?
2.父母的合理限制最好要前後一致,才能建立孩子的是非觀。
3.規則與限制應該富彈性,「愚昧的堅持是幼童心靈上的妖魔。」
4.讓孩子自由表達感受。限制孩子的行為,不要壓抑孩子的感受。例如父母不要跟孩子說:「你不可以生氣。」但是父母可以跟孩子說:「你可以生氣,但是你生氣的時候,也不可以亂摔東西。」
5.父母不必為自己的突然暴怒自責,大多數的人都會這樣,因為父母也不要限制自己的感受。但事後讓孩子知道你為什生氣。
6.告訴自己,絕對不要在暴怒的情況下打孩子。可以訂定一套處罰的方式,例如讓孩子罰坐或罰站。
7.不要因為孩子發脾氣,就投降。你也許有看過,有的小孩會有大街上打滾發脾氣,如果你投降,等於是鼓勵加強這種行為。
8.合理的範圍內,給孩子個下台階,因為孩子也會愛面子。
9.幫孩子瞭解他自己的情緒。
★成長與學習
1.孩子的語言能力明顯增強,跟他講話的多寡關係到他字彙的多寡。
2.父母可以唸故事書給孩子聽,不用把它轉化為小孩的用語,小孩的聽力大約比智力成長2到3歲,很多字彙用語,孩子都能吸收進他的「電腦」裡去。
3.開始喜歡問:「為什麼? 」而你回答的方式與內容,就是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。
4.可以在家裡準備一本圖文並茂的百科全書。
5.沙跟水、玩具陶土是小孩會很喜歡的玩具,因為他可以創造。
6.有一種磁鐵式可擦畫板,可以讓孩子塗鴉,訓練孩子手指肌肉控制能力。也可以抒發孩子的感受。
7.畫水彩可以讓孩子認識顏色的變化。
8.三輪車幫助孩子運用大肌肉和方向協調。
9.大球、積木都是很好的玩具。
10.可以給他較簡單不規則的拼圖。
11.可以讓孩子跟別的小孩一起玩,不過這個年齡是不會知道分享玩具的,最好個人玩個人的玩具。
12.父母講故事,如果加入孩子自己為故事人物,他會非常融入角色扮演的遊戲。
13.可以給孩子布偶或洋娃娃,孩子很需要一個想像中的朋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幫助你度過孩子的第一個反抗期
幫助你度過孩子的第一個反抗期
文 / 李想 專家 / 李生蘭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教授
2~3歲的孩子,通常都要經歷過一段反抗時期,稱為「第一反抗期」,本來乖巧聽話的孩子,一到了這個時期,就會變得調皮、不聽話。這些孩子常常會固執地堅持自己的主張,這樣一來,不但會惹得大人們生氣不已,甚至有可能會招致一頓毒打。其實,從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,這種「反抗期」的出現,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,因為隨著活動能力的增強,以及知識的不斷豐富,孩子的心理會出現急劇變化,特別是孩子的需要有了很大的改變,而成人卻往往還是用一樣的眼光去看待孩子、要求孩子,因而引起孩子的種種反抗行為。不過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如果孩子的個性無法自由地發展,反倒會影響他今往的成長,所以說,經歷「反抗期」是孩子正常發育的必然階段。那麼,爸媽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這個特殊的階段呢?
捨棄強硬
教育是關鍵。在這段時期裏,父母應該捨棄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強硬態度,因為孩子的反抗行為,正是促進他們能力發展的心理動力。成人應該及時抓住這個時刻,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給予適當的鼓勵,以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和動作技巧、能力的發展。
適度幫助
家長要助孩子一臂之力,對於孩子的反抗行為,千萬不能一味地寬容,但是也不能給他過多的限制;一味地寬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和執拗,而過多的限制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,使孩子變得順從和依賴,無法鍛鍊獨立自主的能力。
因勢利導
在瞭解孩子「反抗期」的特點之後,父母應該因勢利導,從旁協助孩子的發展,給予正確合理的教育。比如:孩子喜歡自己走路,你就不要硬去攙扶他,而是在旁注意保護;孩子要自己吃飯、穿衣,你可以讓他自己動手,而由你在旁加以指導,以促進孩子心理正常的發展,幫助孩子順利度過「反抗期」。
反抗期孩子的情感表現
1.常常一個人玩,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玩。
2.在陌生人面前表現得很害羞。
3.喜歡模仿父母。
4.容易感到挫折。
5.堅持獨立去做一些事,而不要別人的幫助。
6.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會替換另一項活動。
7.很愛發脾氣,通常是因為他有想法卻無法表達出來。
8.會表現出攻擊性的行為,並想要傷害別人。
9.會表現出極端的專橫和固執。
10.當受挫或生氣時會破壞周圍的東西。
11.對父母的關心具佔有慾,會表現出嫉妒。
12.無法坐著幾分鐘不動或只玩一件玩具。
安度「反抗期」的父母指南
1.注意孩子的安全,仔細檢查家中的物品。孩子現在更高了,並且能夠輕易地開關門,當然,也更加淘氣了。
2.每天讀東西給孩子聽,鼓勵他們閱讀圖畫書,若有幾行簡單的文字更佳。
3.不要期望孩子能與別人分享或輪流做事,因為他們現在正集中精神,學習如何在生理上控制自己以及學習說話,要等長大一點才會學習與別人分享。
4.為孩子提供可以獨自消磨時間的場所。
5.不要強迫孩子用右手或左手。一些兩歲大的孩子可能會只喜歡用某隻手,但大多數的孩子在幾年內就能學會使用兩隻手。
6.為孩子的體育活動和探索提供安全的方式,如盒子、水桶、輪胎、推拉玩具和可以騎的玩具。